“同学们,这一课学完了,天游峰的扫路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他乐观、开朗,”一位同学举手说。
“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而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又一位女同学说。“呱……呱……”“呱……呱……”在她发言的同时耳边似乎传来几声蛙叫,我想一定是听错了。
“作者是怎样描写扫路人的?”我接着问道,每学完一篇课文,照例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呱……呱……”仿佛又传出两声蛙叫,同学们也四下张望。三楼怎会有青蛙呢?荒诞!不管它,不能让它影响我上课。见我没反应,同学们继续听课。
“从老人讲的话,还有他的笑声中看出来的,”一位同学回答。
“这是——”
“语言、神态描写!”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到。
到了六年级大家已经很熟悉这些基本的写作方法了,可一落笔又不知如何写生动。该怎样具体指导呢? “呱……呱……”这次我听得很清楚,声音是从第六排传来的,后面的同学都向一个地方看去。
“丁零零——”已经下课了,正好趁机调查清楚。
“这是什么声音?是有人在学青蛙叫吗?”大家小声议论,只见几个女同学捂着嘴笑,没人回答我。“呱……呱……”声音更清晰了。
“老师,声音是从王小阳桌肚里传出来的,”班长站起来说。
我走近小阳,他一脸惊慌,用双手拦住桌肚口。
“他杯子里有只青蛙,”同位说到。
同学们听说这等怪事,忙围过来看个究竟。
“恶心!”众人露出鄙夷的神态。
“是的,早晨叫他放了,他就是不肯,”李敏指着他说。
“你真奇怪,连青蛙都要捉弄,”方文雅责备道。周围同学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王小阳脸涨得通红,头直摇,却不肯说话。他就是这样,自卑感重,平时缺乏和别人沟通,同学们一直对他有偏见,称他怪人。
我想了想,走近他,悄悄对他说“我知道你不是想捉青蛙玩。大家都很好奇这青蛙是从哪儿来的,你说出来然后让大家一起想办法如何对待它,好吗?”
他还是没有说话。我正在想该如何让他开口,铃声已响起。这一节仍然是语文课,同学们纷纷落座,可我决定不再具体指导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描写,而是上一堂作文体验课。
“请安静,王小阳同学,这只青蛙你是怎么发现的?你——可以坐着回答。”他一向不回答问题,怕他反感我放低了要求。
“早晨在菜市场楼梯过道处看见的,我怕它被踩死,就带来了,”他低着头,小声答道。
“为什么不放到北塔公园的池塘里?”一位同学问道。
“快迟到了。”
“那不怕干死吗?”
“我把它放在水杯里,里面有水。”
“那闷死了怎么办?”
“每隔一小会我就把盖子拿开,放点氧气进去。”说完这句话,王小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真不敢想象!”又有一阵议论。
“现在,你打算怎么办?”
“老师,一放学我就把它放到池塘里。”这次,他站起来了,声音稍微大了些。
“呱------呱------”青蛙似乎也听到了,高兴地叫起来。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而王小阳显得很不好意思。
“同学们,你觉得王小阳是一位怎样的同学?”
“他很爱护动物。”
“他是个有爱心并能付诸行动的人。”
“他是个敢想敢做的人,”大家踊跃发言。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我顺势引导。
“他救了青蛙,还肯用水杯装青蛙,说明他很有爱心。”
“他很细心,保护青蛙,不让他渴死,闷死,想得很周到。”
“大家想不想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想!”回答得干脆、响亮,一扫以往写作文时的无奈情绪。
“请仔细回忆刚才发生的事,通过他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把你对这位同学的印象写出来”。
一阵翻找纸笔的嘈杂声后,教室里一片安静。“呱……呱……”伴随着阵阵蛙声,同学们都投入到写作之中。
城北小学 范传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