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同学习 与老师交朋友
与孩子同学习 与老师交朋友
编辑日期:2012/6/20 发稿人:周先宏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二(1)班郑远昕家长 郑刚
我家的孩子叫郑远昕,2010年秋季入学,现就读于二(1)班。将近两年的小学学习生活,证明我当初选择城北小学的决定是正确的。城北小学良好的校风、敬业的老师、严谨的教学、丰富的活动,给了孩子一个快乐成长的环境。两年来,老师严慈得当,家校密切配合,孩子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舒心,家长更是放心。下面,我将孩子的教育情况汇报如下。
一、孩子是圆心
如果说现在家庭是一个圆的话,那么孩子绝对就是这个圆的圆心,家庭教育都要围绕这个圆心来开展。
一是陪伴孩子,让孩子童年不寂莫。我家的孩子是独生女,孩子小时候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伙伴。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与爱人总是抽出时间,陪伴孩子。首先是陪玩。堆积木、翻花、骑大马等,这些对于成人来说十分枯燥的游戏,对于孩子而言,却是充分趣味。每当孩子要玩这些游戏时,虽然我工作很累,也要振作精神陪着她玩,让她感受到父母的亲情。孩子稍大一些,我周末尽量抽出时间,带她走出家门,认识事物,开阔眼界,感受自然,感受社会。让孩子在玩耍中,学到知识。其次是陪学。说实话,现在的孩子很少有非常自觉的。自从我感觉到我家孩子学习上不太自觉时,我就下定决心,要陪学。孩子做作业时,我就在一旁看书,这样既可以监督孩子,又给孩子一个心理暗示,那就是家长没有偷懒,这样不至于让孩子形成“你们不学习,就要我学习”的逆反心理。
二是鼓励孩子,让孩子童年不虚度。现在社会竞争很激烈,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拼命让孩子学这学那儿。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家的处理方法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宜太多,一旦选择,再大困难,都得坚持。我家孩子选择了学习钢琴,我们尊重孩子的选择,为她报班,她妈妈坚持一路陪练习。学习的过程,与其他孩子一样,由最初的热情,渐渐平淡,甚至想放弃。孩子想放弃,很正常,因为学习钢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家长这时不能有放弃的想法。我们积极鼓励孩子,做她的忠实观众,为她鼓掌,为她喝彩,陪伴孩子度过那段艰难的时光,克服了畏难情绪,终于让孩子有信心学下去。我认为,孩子能不能从事专业钢琴演奏,那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通过学习钢琴,可以培养她不放弃、不言败的斗志,这才是最重要的。
三是放开孩子,让孩子童年不拘束。现在家长对于孩子,总是不放心、不放手,天天抱在身上,含在嘴里,让孩子没有半点的自由,造成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很差。为了克服这一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孩子小时候要自己洗手帕,我就让她洗,尽管搞了一身水,但让她明白洗手帕不容易,以后要爱护干净。六七岁的时候,开始锻炼一个人在家,有一次,她居然趁我们外出,在家淘米做饭,我们回来发现后,没有批评她,而是规范地教她如何安全操作电饭煲。前不久,我们又开始训练她自己做公交车上下学。孩子早晚要独立生活的,你放得越早,她就成长得趁早。
二、老师是朋友
在孩子教育上,老师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尤其上小学后,孩子在校时间加长,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可能都不及老师了解得多。这时,家长就要与老师做朋友,密切配合老师工作。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相信老师。我爱人是老师,所以我们深切理解老师对于孩子那种无私的关爱。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总能相信老师,老师布置的作业,无论多少,都要督促孩子认真做完。孩子挨老师批评甚至小小的体罚,我们也能充分理解老师的用心良苦,不能偏听孩子。如果家长都不相信老师,我认为,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将无法开展下去。
二是维护老师。现实生活中,极少数老师的不良作风被放大,以至于现在不少人将老师“妖魔化”,一些家长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不是,有些家长毫无根据地指责老师教学无方。我认为,家长发这样的牢骚千万要慎重,是不是对老师有误解,是不是不了解真实情况,特别要注意不能在孩子面前发这些牢骚。因为孩子一旦听家长说老师的不好,老师在他们的心目中的形象就打折扣了,长期以往,老师讲课他不听,作业他不做,不尊重老师,不遵守纪律,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生活中,一定要不断在孩子面前强化老师的正面形象,多当孩子面说感激老师的话。
三是见见老师。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家长与老师的交流十分重要。现在不少家长以为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孩子的教育就由老师负责了,家长远离老师,两者缺乏交流,家长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老师不清楚孩子在家的表现。我为了能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努力做到与老师勤交流、多探讨。经常利用接送孩子的机会,简单询问一些孩子的表现,掌握孩子最近的优缺点,以便于调整教育方法,克服缺点,扬长避短。
以上是我们家庭教育中的点点滴滴,谈不上什么经验,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同时,在日常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我有时脾气暴燥,偶尔还会打孩子,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还要调整心态,寻找方法,下决心克服,为孩子营造更加健康、自由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