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六安市城北小学 冯学芝
【内容摘要:】学习能力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智力因素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绝大多数智力并不差,而且在提出问题时常有独特的闪光点,可见决定学习成绩的因素并非全是智力因素。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在启迪学生的智慧和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数学教学之中。
【关键词】数学教学 非智力因素 培养 兴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认为数学教师不仅要如此,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四年级数学教学重点中有计算教学,有亿以内口算,笔算加减法;乘数、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计算错误很多。通过我观察和分析,不完全归纳出学生错误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感知粗略,看题目不仔细,往往出现错写、漏写的毛病。如6写成9、“÷” 写成“+”或将2700抄写成270等。
2、注意力品质问题,注意力稳定性差或注意力分配和转移能力差。如 78-23-42=55,忘了减42,或减了一个数再重复减一次,这是注意力分散的原 因。有时连做了几道加法题后把减法也做成加法,这是注意力转移能力差。
3、短时记忆差,如做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忘了加1或减去1,或把验算结 果当作计算结果。
4、思维上的问题。思路不清晰、脱节、不流畅。如26×5 ÷2+37=130 ÷ 2=65+37=102.在第二步没有的,第三步有冒出来了,还有的是等号前后不 相等,思维混乱。
还有一些非智力因素。如态度不认真、计算兴趣不高、计算习惯不良等。
下面我仅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习惯养成为例,浅谈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工整、大方、讲究格式的作业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1、身教重于言教。由于小学教学板书的篇幅较小,特别是低年级,教师可以 用小黑板化成本子样,在教学时作好示范(从书写、从格式、从位置摆放上)。
2、通过对例题和学生在黑板的练习看一看、比一比他们的书写格式、位置摆 放等加深学生讲究书写格式的印象。
3、对学生批改作业、评议时,标出激励性符号(如:“好!”、“▲”、“★”等)
4、树立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进行作业展。
5、及时纠正学生的书写。
久而久之,学生作业的书写格式就会形成习惯。它不仅使学生学会作业一丝不苟,办事认真,而且能给学生以布局规划的启迪,同时也让学生逐步学会在作业中创造美,给自己、给他人带来美的享受。
二、培养学生读懂题意再下笔的习惯
1、多读题。老师无论采取何种教法都应引导学生先读熟题,直至学生能口头表达已知什么,要求什么,中间环节有哪些(高年级学生能找等量关系式等)再进行以后的步骤。这一习惯可以从例题开始,特别是小学一年级的第一例(教师可以利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将例题、练习的字住上拼音),出示例题后,让学生自己读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教师就不必泛读或教读例题,也不必让学生齐读例题,以免学生听出奥妙,而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
2、有目的地安排与当天例题不类似的练习题。
3、安排与例题相似的多条件练习题。
4、在单元测试时安排与本单元联系不紧密的少量的题。
三、培养自觉检查,验算的习惯
教师示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查,要把检查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才能逐步养成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重视首次感知
教学法则时,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法则的建立、研究算理。同时针对学生的感知特点,突出学生容易忽略的成份。如强调进位、退位、小数点的处理,并用彩色笔标出。一开始就给学生正确、鲜明、深刻的印象。
五、借助线段图,解答分数应用题
借助线段图可以降低分数应用题的难度。这一习惯应从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开始逐步形成。否则,到了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学生就容易忽视作图。学生初学线段图,首先要帮助其学找单位“1”,其次判断该画一条还是两条线段图,然后按以下步骤进行。①找准单位“1”,它是线段图的关键,它决定应用题的解法;②判断单位“1”的量是否知道,并连同单位标在图上;③谁与单位“1”相比较;④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⑤标出比较量的情况。
由于作线段图是以简单题型开始,在学生体会到利用线段图分析题意后,到了较复杂的应用题时,就会自觉地画线段图分析题,从而形成习惯。
可以说:人材培养的成功=知识+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现在全国正在进行教育改革,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因此,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有特殊的意义。
参考书目:《现代知识观与学生能力培养》 天津教育出版社
《数学教师教学用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