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名师工作室 > 陈明珩工作室 > 教海拾贝
循标扣本 扎实开放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阅读教学建议
编辑日期:2014-9-22  发稿人:陈明珩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循标扣本   扎实开放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阅读教学建议
 
六安市城北小学   陈明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那么,如何施教才能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呢? 建议教师们要从熟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入手,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找准学段教学目标、教材、学生的最佳结合点,因文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一、以标导教 —— 正确把握高年级阅读教学要求和重点
    “ 课标 ” 确定的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共有 11 条,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下列 4 个方面。
    1 .推敲重点词句,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获得的,其褒贬色彩多是约定俗成的,但是人们在使用这些词语的时候,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这就要求读者更多地借助于具体语境来加以体会。
    如《卢沟桥烽火》展现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动人画面。文中有大量的描写敌我双方的词语。描写我军的有:悄悄地、进发、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暂时退守 …… 描写日军的有:偷偷地、摸来、恼羞成怒、人仰马翻 …… 教学中,引导学生先找出这些词语,通过归类、比较。辨析其感情色彩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表情朗读、复述,对词语进行积累、内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2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文章的表达方法不同于文章的写作特点,写作特点是知识性的,表达方法是综合性的,它涉及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还可以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等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是实现以读促写的重要途径。
    如教学《烟台的海》一文,要引导学生揣摩、领悟文章写 “ 景 ” 的同时也写 “ 人 ”,“ 景 ” 与 “ 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 总—分—总 ” 的行文结构,突出了文章重点;语言简洁凝练、生动形象。并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
    3 .以读书为主线,加大思维训练力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学生的眼球从美丽的图画转移到优美的文字,在与文本的对话及同学的交流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并适时移情,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如教学《长江之歌》,学生熟读课文后,可要求学生边看图,边读文,边思考,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
    “ 我看到一位阿姨正在引吭高歌,她一定在唱《长江之歌》。我也想唱一唱。 ”
    “ 我看到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一群群海鸥展翅飞翔。它们是多么勇敢呀 !”
    “ 我看到大江岸边矗立起一座座现代化的建筑,想到大江具有无穷的力量。她像巨人一样推动着我们的时代前进。 ”
    “ 我看到大江的源头 —— 雪山。想到她浩浩荡荡地流经那么远的地方,最后流入东海。这是一条母亲河啊 !”
    通过此环节。让学生捕捉图文连接点,展开合理想象。把学生引入一个自主驰骋的思维空间,既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利于促进思维的发展,把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有机统一起来。
    4 .加强语言积累,积极运用积累的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整个小学阶段积累的大量词汇、名言警句、富有表现力的优美语段,只有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不断地被调用,才能成为真正的文化底蕴。
    如学习《三亚落日》后,在熟读、背诵课文的基础上,借鉴作者的写法,观察日落的过程,并做一次小练笔。又如学习《烟台的海》后,开展“我是一名小导游”实践活动,介绍家乡一处景点。学以致用,强化积累,并对自己语言仓库中的存储进行激活、调动、重组,学用结合,增强底蕴。
    张庆主编将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概括为如下 4 条:
    1 .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会浏览。
    2 .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3 .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4 .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教师组织阅读教学时,对学段的教学目标了然于胸,教学才会有明确、正确的方向,就会避免无的放矢、 “ 脚踩西瓜皮”现象。要使六下的学生全面达到小学阶段的基本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在明确上述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再科学地设计每一课的阅读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应是简约而统一的。“简约”是指不仅要抓主要矛盾,突出主要任务,而且要做到三维整合。三个维度的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不存在主与次。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维度的目标,应该以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作为依托和载体,不能穿靴戴帽,各搞一套。“统一”是指要以课标的要求为根本依据和出发点,寻找课标要求、教材资源、考核项目三者的共同点,并以此为教学重点和切入口。
    二、扣本备教 —— 深入研读教材
    1 .深入研读教材。
    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究起来,大都与教材理解把握不到位有关。老师们在钻研教材时往往存在三个误区,即:过于依赖教参,缺少对文本的个性解读;过于关注教法,缺少对目标的准确把握;盲目拓展延伸,忽视教材自身资源的挖掘。
    如何研读教材呢? “ 三读教材 ” 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做法:
    一读,和作者对话,领会文本主旨;
    二读,和编者对话,把握教学意图;
    三读,和学生对话,预设学习活动。
    “ 一读 ” ,即教师把自己当作一名读者,把教材当作一篇读物,像平时读书、看报那样,读出你的体会、联想、感悟及受到的启发。读《半截蜡烛》,你或许被跌宕的情节吸引;读《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你或许被真挚的情感打动;读《三亚落日》,你或许被优美动人的语言陶醉……
    “ 二读 ” ,以教者的身份读教材,把握本年段的要求和本组课文的语言训练内容,领会编辑意图。要引导学生读懂什么,体悟什么,感受什么,在入情入境的细研中逐渐明晰起来。如教学《长江之歌》,要通过理解、吟诵诗歌语言,激发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并熟读成诵。又如教学《螳螂捕蝉》,要让学生体味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并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育智慧。
    “ 三读 ” ,就是要站在学生认知的角度,站在文本整体的高度,揣摩学生的阅读过程,体验学生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运用的方法,分析应该落实的训练重点,找到三维目标的交汇点。在心里和学生先期对话,在脑海中想象教学活动情景。如教学《夹竹桃》,如何突破难点?可通过边读边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 “ 叶影参差 ” “花影迷离”,借以丰富学生的想象,无须繁琐的讲解。又如,针对学生学习《莫伯桑拜师》一文可能遇到的困难,把弄清师徒两次对话作为突破口,结合品味两人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莫伯桑和福楼拜师徒二人的性格特点就会生动地呈现出来:前者是虚心求教,勤学苦练;后者是循循善诱,提携后辈。
    “ 三读教材 ” 实现了教师与作者、编者、学生的 “ 三者对话 ” , “ 深入 ” 为 “ 浅出 ” 找准了出口,更让 “ 浅出 ” 因深入的发掘而内蕴充沛。
    2 .注意区分不同文体。
    在对不同文体课文的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应有所区别。诗歌宜一边朗读一边想象描述的情境,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熟读成诵。散文特别是借景抒情的美文,如《三亚落日》《烟台的海》,宜用指导朗读和通过学生声情并茂地读的方法,理解景物的境,体会作者的情,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言。叙事性文章,宜先了解事情梗概,再抓住重点部分发表感受,借鉴写法。说明性文章,宜在初步了解说明了什么之后,有重点地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这样,就能避免不同文体的课文教法大一统、抓不住不同体裁文章特点的局面。
    当然,具体到教学某一篇课文的侧重点,则要因文而异。同样是写景的课文,课文不同,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如《烟台的海》是按季节的顺序描写景色的不同的,教学时可以把了解和学习按时间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作为重点。《记金华的双龙洞》具有按游览顺序写的特点,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清描述的顺序,学习、借鉴这种写法。《三亚落日》则以拟人化的手法,动态地展现落日美景,可以引导学生如临其境地品读,熟读背诵,积累内化。
    3 .重视单元备课。
    苏教版第三学段的语文教材采取主题单元建构的方式,即每一单元,是围绕同一主题来设计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应有一个整体的观念。要认真研究单元的组合、各部分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发挥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协同作用。如二单元安排了《卢沟桥烽火》《半截蜡烛》《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三篇课文。围绕“正义必胜”这一主题,《卢沟桥烽火》描述了正义与邪恶在卢沟桥边的较量,展现了中华儿女奋起抗击日寇侵略的动人画面;《半截蜡烛》展示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与爱国情怀。战争期间,不仅仅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也有侠骨柔情、菩萨心肠。《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体现了编者机巧的慧心,揭示了拒绝战争,渴望和平才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在单元模块的教学中,要把单元模块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进行通盘的规划和设计,在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仔细选择单元整合的切入口,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查阅资料、合作学习、自我评价、丰富精神、陶冶性情的能力。在第二单元的教学中,可以从情节入手,让学生欣赏紧张激烈、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人物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来把握人物形象;可以从品味文章内涵入手,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表现手法;如着眼于课外延伸.则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适合他们的有关抗战题材的作品等。还可以通过收集图片、故事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将课内与课外,课堂教学与语文实践活动有机整合起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各种能力。
    三、遵规施教 —— 努力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要遵循阅读教学规律,突破传统的、线性的、封闭的阅读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块状的、开放的阅读教学模式。
    1 .阅读教学过程可包括以下几个板块:
    (1) 读前,营造强烈的阅读期待。
    (2) 熟读,自由交流内心感受。
    (3) 研读,关注兴趣点与触发点。
    (4) 延伸读,拓展阅读视野。
    2 .阅读课堂教学可建立以下几种模式:
    (1) 自学质疑式 —— 读书自学,交流读书收获,提出不懂的问题,再读探询答案;通过几次反复,不断深化认识和体验,提高读书质量。
    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可先让学生读书寻疑,再通过归类整合出: “ 游人累,为什么 70 岁的老人不累? ”“ 老人能活到 100 岁吗?为什么 30 年之后再去看他呢? ” 等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依然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讨论、思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人勤劳的品质和豁达开朗的胸怀。
    (2) 读写结合式 —— 一读感悟,把握课文内容,明白 “ 写的什么 ” ;二读探究,体会课文的写法,弄清 “ 怎么写的 ” ;三读赏析,品味精彩片断,尝试读后迁移。
    如教学《理想的风筝》,一读课文,整体感受,了解主要内容,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印象。再读课文探讨文章的写法,感受人物的精神境界,了解开篇的景物描写对人物形象的衬托作用,再通过工作、生活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然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抒发感受。课后让学生以 “ 我最 ________ 的人 ” 为题写一篇短文,并试着运用从课文学到的表达方法。
    (3) 探究推进式 —— 自读发现,捕捉重点;探究体验,层层推进;提高认识,升华自我。
    《孔子游春》是一篇有着极高审美价值的课文。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赏读课文,体会文中描述春天美景的文字。然后潜心读文,品味孔子和弟子们在泗水边谈了些什么,边读边批注,在书中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疑惑。再让学生交流感受,学生就会得到: “ 孔子善观察 ”“ 孔子善思考 ”“ 孔子善教 ”“ 孔子善喻 ”…… 并从中感受文中洋溢的浓浓的师生情。最后让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学生可以谈志向,谈做人,谈学习 …… 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从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升华精神……

Copyright © 2014 版权所有:六安市城北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访问人次: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