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名师工作室 > 陈明珩工作室 > 教海拾贝
兴趣是乐写的关键
编辑日期:2014-9-22  发稿人:陈明珩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兴趣是乐写的关键
安徽省六安市城北小学  晁文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习作有兴趣是学生乐写的关键。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有兴趣,就有习作的动力;有兴趣,就能使学生变“苦作”为“乐写”,就能使学生写得轻松、主动而富有创意。近年来,我努力在“让学生乐写”上下功夫,对所教班级进行大胆地尝试。
    模仿引兴  模仿是习作的基础,对初学习作的学生而言尤为重要。“模仿”就是让学生依据范文的某些写作方法进行仿效。模仿是一种社会性的心理现象,模仿榜样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在儿童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的作用。学生在习作中进行模仿时,可以充分利用范文进行字、词、句、段、篇的基础练习,从多方面熟悉和掌握范文的表达方式,较快地提高用词造句,布局谋篇和记叙、描写等习作的基本能力,促进学生实现从读到写的迁移,从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小学生的习作训练就是一个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照范文仿写,仿中求异,从仿到作,这是小学习作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模仿降低了难度,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习作,感觉习作的乐趣。
    紧密结合教材,以课文为依据,采用多种形式仿写。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通过读写结合,引导学生以读悟写。例如教学《家》一文后,可借助文中“什么是什么的家”句式,让学模仿说话,再用汉字加拼音的形式写下来。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小小诗人便大有人在。又如教学《全神贯注》第二段时,可借助文中具体描写罗丹修改女像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引导学生感悟:①描写人物要抓住语言、神态和动作写具体;②运用语言要紧扣人物的特点,如“全神贯注”等。在此基础上,可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写一个“垂头丧气”的人物片断。学生有了课文片断的依托,有模可仿,有法可效,也就有写的兴趣。再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可指导学生对图文进行对照,感悟表达。在对照中,感悟文中描写图意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除了运用排比和比喻的手法,具体表现桂林山水的美丽之外,还以大海、西湖作比较,突出漓江水之美;以泰山、香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之美。在对照中,感悟文中表述图意的结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总一分一总”的方式来展现桂林山水的特点。在此基上,出示家乡风景画,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家乡的美丽可爱,并仿照《桂林山水》作者运用的语言和结构,写一篇赞美家乡美丽可爱的文章。
    还可从报刊上或作文选中选用同年级学生的优秀习作做范文,这样的范文不仅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而且可以提高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也可用班上习作成绩较好的文章做范文,这样的范文,对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也可用教师的下水文做范文,这样的范文可以密切师生的关系。
    活动激趣  习作指导应融化在学生喜爱的活动中,积极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调动他们乐于习作的积极性。著名作家孙梨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真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激发习作兴趣,我们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观赏祖国的名山大川,游览祖国的名胜古迹;观察蚂蚁搬家、日出日落,倾听鸟语虫鸣、细雨缠绵,感受泥土的芬芳、彩虫的绮丽,赞美绿叶的无私、白雪的纯洁。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实的路走去,再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拓展知识面,扩大视野,丰富习作源头。如种花栽树,游园踏青,参观访问,义务清扫街道卫生,为灾区小朋友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看望生病的老师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筹划生动活泼的主题班队会等。只要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充实的内心感受,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习作,很容易激发灵感,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必然给学生带来快乐。
    根据小学生渴望成功的动机和好胜的心理特征,我们还可以开展“作文接力”活动,就像于永正老师组织的“接力日记”。首先把全班分成几个组,每天各小组让1名学生写,作文题材内容、范围、形式不限,但必须是真人真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先自评,如家长有评改能力的,可让家乡参与评改。教师及时批改,并摘其点滴“亮点”进行评赏。第二天,同一小组的另一名同学又接着写下去……小组中的每个人都写完后,又接下去进行下一轮,如此循环。由于作文篇数少,教师批改容易,并及时鼓励。学生受到赏识,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也为得到或进一步得到赏识,会积极投入创作。“作文接力”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真正成了作文主人。
    评改增信  评改习作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张万化说:“要学生对作文感兴趣,作文评价交流的方式方法要有趣,并让所有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获得欣赏赞扬。”
    叶圣陶先生曾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往往是“吃力不讨好”。有些教师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使学生失去写作的自信心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学生喜欢表现自我,在与人沟通和评价中有期望得到别人欣赏的心理。完成习作后,教师让学生先自改,把自己认为写得最成功的地方在作文本上表现出来,真实、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学会全面、科学地评价自己。教师批改时用儿童的眼光欣赏学生的“自荐”,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在自己评价的过程,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习作的自信。
    在学生自己评改的基础上,让学生互换作文本,阅读评改。优等生可以充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进行指点和帮助;中学生既可从优等生那里有所学,也能对后进生提供必要的“援助”;后进生成为师生倍加关注的“主角”,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既可得到大家的关爱、帮助和鼓励,又可展现自己的些许成功。后进生可把自己独立创造出来的,或受到启发后修改的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读给大家听,指给大家看,同样能得到大家的承认和肯定,受到鼓舞,增强习作自信心。互改互评活动中,学生也可以自己选择对象。
    教师的评改要坚持启发性原则和量力性原则,应牢固树立“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观念。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文评改要因人而宜,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习作,用“放大镜”寻找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哪怕是一个比喻用得切当,一个词语用得准确,一个标点用得巧妙,都应该赞赏。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如果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褒奖,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形成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学生体验到自己作文的点滴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可以深化学生愿意习作的内在动机。长此以往,学生才会乐于习作,并形成能力,写出佳作。
    激励促兴  “善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学生的习作一旦被认可,就会对习作产生强烈的兴趣,而且希望更多地得到别人肯定和赞许。因此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习作的时空,对比较突出的习作,积极推荐上刊,一旦被刊登,应及时公开表扬;对比较优秀或进步明显的习作,在班级开辟“习作园地”,让这些习作及时上墙,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对学生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习作,定期评选“满意习作”,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心理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习作的自信心,形成了创作动力,自然把习作当成一件乐事,就会越写越好,提高习作能力。

Copyright © 2014 版权所有:六安市城北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访问人次: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