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名师工作室 > 陈明珩工作室 > 教海拾贝
如何架起阅读与习作的桥梁
编辑日期:2014-9-22  发稿人:陈明珩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如何架起阅读与习作的桥梁
六安市城北小学  范传凤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抓好了写作也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但是, ,写作不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个“疑难杂症”。
     低年级学生缺乏积累,遣词造句没有经验,写作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作文起步阶段,让孩子有话可写,培养孩子写作的兴趣成为重中之重。课堂小练笔是培养孩子写作兴趣和写作技巧的有效方式,它是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所谓课堂小练笔,顾名思义,它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互为促进。它是文本与学生心灵体验撞击出的火花,是收获感动的源泉。它机动灵活、形式多样、切入口小、难度低,能缓解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
    新课标倡导我们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习作的最好典范。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视读写结合的训练,他说:“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把课堂小练笔有机地融合于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呢?笔者就小学生低段课堂小练笔做了一定的探索。
    一、观察图画 积累运用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课文插图生动形象,借助图画理解词语更加直观。在学习文章后,要求学生选择文中的词语,结合画面,写一段话。图画给学生创造了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有话可写,同时又加深了对文中词语的理解运用能力。如教学苏教版第二册第三课《小池塘》,学习课文后,我要求学生看图写几句话,用上“夕阳、倒映、小鱼、小朋友、高兴”。学生观察后,选取图中的几处景物,和岸边的小朋友联系起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下来。孩子们在运用中积累了“夕阳、倒映”这样的书面语言,同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夕阳的美丽,印象更加深刻。这样的练笔不仅融理解、积累于一体,而且促使他们学会运用与表达语言,更激发了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二、挖掘文本  填补空白
    王船山在《诗绎》中记到:“无字处皆其意也。”文学作品中的“空白”是为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等待读者个性解读后的再创造。我们就要利用空白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补白,充实文本。
    在教学苏教版第四册《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时,文章用“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一句话将两个场面一笔带过,对于家人怎样反对,木兰如何说服家人,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根据上下文,学生了解木兰在考虑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年幼,国难当头的情形之下做出的决定。许多学生描写木兰母亲的心疼,父亲的阻挠,以及亲友的劝告后,写出木兰替父从军的理由。有的写“妈妈,父亲年龄大了,身体不好,此次征兵,他去会有很大的危险。”;有的写“父亲,如果你去了,万一受了重伤,年龄大了,难以恢复。让我们一家怎么办?”;还有的写“妈妈,别为我担心,只要父亲和弟弟在家,我才会安心。放心吧,我一定会平安归来。”这样的练写不仅促使孩子们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对木兰从军行为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同时学习了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或心理将一句话写成一段话,使场面描写具体生动。
    三、品味词语  丰满形象
    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理解词语不能停留于表面,要挖掘出词语背后的东西,焕发词语的生命力。每一篇教材都有适合词语教学的训练点,教师要善于捕捉、挖掘训练“点”进行品味,为学生课堂练笔找准“支点”,通过练笔“使词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
    如教学苏教版第三册《梅兰芳学艺》时,文中介绍师傅认为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通过勤学苦练,他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课文用“勤学苦练”这个词概括梅兰芳的付出,对于后来获得的成功,勤学苦练是必备条件,可是学生对此理解是不充分的。我在此设计小练笔,让学生写出梅兰芳是怎样练习的?创设情境后,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写出梅兰芳在盛夏酷暑中、在身心疲惫时、在大雪纷飞时,他是如何坚持练习的。通过交流,同学们仿佛走近梅兰芳身边,亲眼目睹他长年累月坚持“勤学苦练”。这种练笔使孩子们头脑中的形象更加具体清晰,更能够深入细微地体验和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情和境。经常练习,有助于孩子们想象能力的增强,同时又实现从再造想象到创造想象的飞跃,这种源于课文又不同于课文的创造,让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步提高
    四、说写结合 深化认识
    语文教学的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目标,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渗透了爱护环境,创造和谐自然的理念。在阅读教学的同时适时地练笔,将保护环境的认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真正地实现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指导学生行为的作用。
    如教学苏教版第四册第十八课《鸟岛》,文章结尾写到“他们伸手就能捉到幼鸟,随处都能拾到鸟蛋,可是却没有人去碰一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在学生看图学文后,一定被岛上随处可见的鸟儿和鸟蛋深深吸引了。此处,我设计小练笔“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可爱的动物,你会为它们做些什么呢?”。有的孩子写到,回家要把鸟笼中的鸟放飞,给它们自由。有的孩子写看到七星瓢虫时不再将它捏死。还有人写到来年春天不再让妈妈陪自己去捉蝌蚪带回家,也要劝其他的人保护青蛙的宝宝。写话让他们深受课文感染,文章主题得到升华。
    又如,教学《清澈的湖水》一课后,我让学生练笔“我是一棵小小草,——————;我是一张小纸片,————————;我是—————,——————;”这样的练习,既培养孩子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又受到爱护环境的教育。
    五、仿写句式 斟词酌句
    语文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模仿性很强的经典句式,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例子”的作用,抓住契机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学生斟词酌句的能力。
    如教学《乡下孩子》这首诗歌时,这两节“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反映孩子的生活情趣比较有代表性。我让学生结合自己城市或乡村生活,模仿文中的句式来写几句。有的写“拾一把稻穗,引来了嘎嘎的鸭子。舀一勺蝌蚪,吓跑了贪玩的小鱼。”;有的写“吹一串泡泡,逗乐了草地上的宝宝。弹一曲钢琴,陶醉了楼下的阿姨。”,这样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不胜枚举。小练笔缓解了孩子们的心理压力,固定句式的示范降低了语言表达的难度,使他们轻松自如地完成了模仿练习,也提升了他们的成就感。
    从阅读教学与课堂练笔结合的实践中,我感受到有效的练笔,是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是对文本进一步的感悟、深化和升华,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练笔,关键在于教师要挖掘文本,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切实为写作训练创造有利条件,架起以读促写的桥梁,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在小练笔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成就浓缩的精华。
                          
 

Copyright © 2014 版权所有:六安市城北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访问人次: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