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六安市城北小学 黄丽丽
教材简介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作“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课文的语言简洁、优美,对维也纳的介绍层次清晰、明快,有详有略,如音乐般急缓有致。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2.认识本课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识写“卑、雅、巷”三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能联系第4自然段内容,理解文中描写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交流、体会,了解“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的生活,初步了解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
教学难点
1.体会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体会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的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揭示课题并齐读。
2.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课文后请坐端正。
2.检查初读。
①出示词语。第一组:欧洲 奥地利 阿尔卑斯山 多瑙河。
②第二组: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舒伯特 斯特劳斯
③第三组:山清水秀 风景如画 波光粼粼 优雅轻快 金碧辉煌 街头巷尾
指名读词语,相机正音。
④检查句子朗读
出示句A——18世纪以来,……优美的乐章。指名读。
句B——夏天的夜晚,……回荡。(指名读,变红“掺和”,出示拼音。领读2遍。)
句C——它坐落在……穿城而过。(这句话出现在哪个段落?“它”指谁?“北麓”什么意思?)指名读,齐读。
⑤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脉。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全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出示:中心句)围绕这句话,课文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的?指名说,师板书:古典 装饰 离不开 圣殿
过渡:课文哪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维也纳的生活最有音乐的浪漫和诗情画意?
三、品词析句,精读第4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你的眼前出现了几幅画面?印象最深的是哪幅?用“——”画出,为什么?
2.汇报、交流。(预设)
①“人们在漫步时,……圆舞曲。”(出示句子,生说理由,抓“随时”感悟。)
师:华尔兹圆舞曲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播放视频,你从乐曲中感受到什么?
指名读;所以说——(齐读: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②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幅画面?指名说。
出示:夏天的夜晚,……回荡。(图文)
“掺和”本意是什么?(掺杂、混合)联系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
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出音乐与花香融合在一起的美味来吗?指名读,老师想为你配上一段舒伯特的《小夜曲》。
老师范读。你仿佛听到什么乐器在演奏?
齐读中心句。
③你印象最深的画面是哪幅?指名交流。
(家庭聚会时)句——普通的家庭都能开音乐会,这里的人太懂得音乐了。
齐读中心句。
④交流“政府会议奏古典音乐”句。
“惯例”在文中指什么?
你觉得这里的人民怎样?
师:多么热爱音乐的民族啊!正像作曲家勃拉姆斯所说:到维也纳一定要小心,不然会踩着地上的音符的。(板画: )
⑤有了音乐,维也纳人的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假如你是维也纳的小朋友,你会做些与音乐相关的什么事呢?
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用独特的声音和节奏,变种形式读。
⑥小结先总后分的写法。
四、指导识字、写字
出示:卑、雅、巷。
1.观察一下,这几个字写时应该注意什么?指名说。
2.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3.把这三个字在书上描红一遍,然后在作业纸上写一遍。
4.展示、互评。
5.再写,比较。
五、总结课文,存疑探究
过渡:孩子们,你们书读得好,字写得美。真了不起!伴着美妙的旋律,我们美妙的音乐文化之旅即将结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的魅力。维也纳为什么是古典音乐的摇篮?如何用音乐装饰?世界歌剧中心和金色大厅具有怎样的国际影响?等着我们以后的课堂去领略!(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学过的生字2遍,摘抄文中好的句段。
2.熟读课文。搜集大音乐家的资料。
3.模仿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以“南京是 ”,写一个片段。
板书设计:
音乐之都维也纳
古典 装饰
离不开 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