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思想方法 提升思维能力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实录与评析
丁 慧 执教 (安徽省六安市城北小学)
方家社 评析 (安徽省六安市城北小学)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图形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呈现“鼹鼠钻洞”情境。
师:老师带来一位大家熟悉的朋友小鼹鼠。小鼹鼠不喜欢总呆在那黑暗的地洞里,很想来一次钻洞旅行!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鼹鼠可以怎样钻洞
师:“任选一个洞口钻进去,再任选一个洞口钻出来!”小鼹鼠可以怎么钻呢?
生1:可以从那个洞钻到那个洞。
师:你们知道他说的是哪两个洞?
生2:不知道,可能是第一个洞到第二个洞,也可能是第一个洞到第三个洞。
师:你是按洞的位置不同给标上序号,这样说的大家都清楚了。生1,你说的是哪两个洞?
生1:(笑着说)第一个洞到第二个洞。
师:为了说得清楚明白,不妨将四个洞口按位置不同分别称作A、B、C、D洞(投影出示)。请同位互相说一说,小鼹鼠任选一个洞口钻进去,再任选一个洞口钻出来,它可以怎样钻?
(学生互相说:AB AC BD BA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可小鼹鼠妈妈提要求了,请看(出示):“任选一个洞口钻进去,向前走,再任选一个洞口钻出来!”
师:谁能告诉小鼹鼠“向前走”是什么意思呢?
生:“向前走”就是一定不能走回头的路。
师:你的提醒很重要!如果按照鼹鼠妈妈的要求,小鼹鼠应该怎么钻呢?
(学生交流汇报:AB,AC,CD...)
【评析】鼹鼠钻洞的情境儿童喜闻乐见,激起了学习兴趣;通过对“可以怎样钻洞”的两次思考,一方面让学生明确了问题的含义,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初步体验了有序表达的关键—-分类思想、符号表示的简洁,激活了学生思维,为后面的将生活中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奠定了基础。
活动二:探究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路线
1、想一想 画一画
师:说了这么多种钻法,小鼹鼠想弄清楚(出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路线?你们能帮助小鼹鼠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提示:想一想,怎样用示意图表示题意,看谁画的简明?再来帮助小鼹鼠数一数,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活动:思考后画一画,再讨论交流)
引导交流。
师:交流时要说明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即讲清是怎么画的、怎么数的。
生1:我是用圆圈表示洞口,然后一个洞口一个洞口数。(如图1)
生2:我是用四个点A,B,C,D表示四个洞口,两点间的线段表示路段。我是这样数的:AB,AC,AD,BC,BD,CD,共六种不同的路线。(如图2)
生3:我也是用四个点A,B,C,D表示四个洞口,两点间的线段表示路段。我数出来也共六种不同的路线:AB,BC,CD,AC,BD,AD. (如图3)
2、比一比 议一议
师:对他们的做法你有什么评价?
生4:我和生2的画法一样,感觉生1的画法有点麻烦;
生5:我也觉得生1的不简洁,画时耽误很多时间;
师:是的,生1画的是实物简图,也能帮助分析问题,但不简明。
师:生2和生3画的是什么图?他们的思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6:他们画的是线段图,用点表示洞口,用两点间的线段表示路线。这样简明地表示出题目意思。
3、反思抽象(课件出示)
师:是的,我们可以用点表示洞口,两点间的线段表示路段,并标上不同的字母。那么,小鼹鼠从第一洞口到第二个洞口的路线我们就可以用线段AB表示,多直观简明呀!这样要解决“小鼹鼠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我们只要数出有多少条不同的线段就可以了!
4、揭示课题:《数图形的学问》。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就是《数图形的学问》!“数图形”究竟有哪些学问呢,答案就在同学们的思考中!
5、探讨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
师(再次出示图1、图2、图3):如果要把他们三位同学的数法分分类,你想怎么分?同桌先相互说一说再汇报。
生7:生1和生2是按出发点顺序数的。
生8:生3是先数短的线段再数长的线段。
师板书:他们分别是按出发点、线段长短数的!
(课件演示两种数法,再次展示数的过程)
师:怎样列式? 生答后板书:3+2+1=6
师:议一议,为什么这样数不重复、不遗漏?
生9:按出发点顺序数,就是将线段按起点不同分成了三类;
生10:按线段长短不同来数,就是将线段按长短不同也分成了三类,一类一类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师:说的真好!(学生自动鼓起掌)
6、小结梳理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帮助小鼹鼠接解决了旅行中的难题!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11:先画示意图,再按一定的顺序数一数;
师:是的,以后如果再遇到这样数路线的问题,可以先画一画示意图,转化为数线段来解决。数的时候,按照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顺序)
【评析】本活动分两个层次完成,先是让学生经历将生活中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再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数图形的方法。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通过问题引领,使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比较中感悟出有顺序地数的关键是合理分类,一类一类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较好地落实了提升了学生思维品质目标;整个活动分六个步骤完成,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让学生完整地经历了“从头到尾的思考过程”。
三、解决问题 ,发现规律。
师:小鼹鼠在同学的帮助下有了一次快乐的钻洞旅行!此时它又将开始它的菜地之旅!
(呈现“菜地旅行”情境)
活动三: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师:你看到几个汽车站?
生1:5个。
师:你知道“单程”是什么意思吗?
生2:“单程”就是去了不走回头路。
师:说的很好!比如从红薯站到茄子站需要一种车票,但不用返回就是单程。
师:同学们解决这样的问题有经验了吗?下面就用你学到的本领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找一人板演并汇报思考过程)
生3(板演者):我是画线段图的,用五个点表示五个汽车站,用两点间的线段表路线。然后按出发点数有AB、AC、AD、AE、BC、BD、BE、CD、CE、DE共10条。
(生汇报师适时记录)算式:4+3+2+1=10
师:哦,他是把数车票种类的问题也转化为数线段来解决!还有其他数法吗?
生4:我是按线段长短数的AB,BC,CD,DE,AC,BD,CE,AD,BE, AE。算式也是4+3+2+1=10。
【评析】该问题学生运用迁移规律可顺利解决,教师不多言语,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答,彰显教师灵活的教法;这样不仅巩固了新知,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也为后面的发现规律、建构模型积累经验。
活动四:探索规律
师:看来大家解决这样的问题确实经验丰富了!
师:请看黑板(指图4——板书一部分)想一想猜一猜,如果有6个汽车站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车票?(6个站点)
生4:可能是15种,生5:可能是15种,……
师:为什么这样猜 ?
生5:4个点算式是 3+2+1=6,5个站点算式是4+3+2+1=10,6个站点我想应是5+4+3+2+1=15。
师:你能联系前面的算式来思考,非常好!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用你学过的方法验证吧!
生独立尝试验证,汇报:
生6:我画出图按出发点来数一共15种。
生7:我是画出图按线段长短数也是15种。
师:同学们都验证是15种吗,看来站点数和所需要的单程票数之间还有规律呢,想找到吗?
师:试一试,如果有7个汽车站,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车票?你能很快写出算式吗?
生8:6个站点是5+4+3+2+1=15,7个站点是6+5+4+3+2+1=21种;
生9:我发现有几个汽车站就从比它少1的数开始加,一直加到1。
生10:我发现增加一个汽车站增加的车票数就是前一个站点数!
师:让我们来借助图形看一看,六个汽车站单程有15种车票,想一想增加一个站点增加几种车票呢?
生:增加AG,BG,CG,DG,EG,FG六种车票,所以直接用15+6=21就行了。
师:刚才我们总结出了规律!有了规律8个站点要准备多少种票还难吗?
生:从7开始加到1,答案是28
师:有了规律100个站点还怕吗?
生:不怕!从99开始加到1。
【评析】用猜想验证的方法让学生探索6个站点的车票数,再次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也巧妙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对规律的寻求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思考,较好地发展了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数形结合探寻规律,加学深了学生对规律的把握与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运用拓展、建构模型 。
师:我们用智慧帮助小鼹鼠解决了“数路线”和“数车票”的问题,还发现了此类问题的规律。小鼹鼠的妈妈又提出了问题,你们能解决吗?(出示)
1. 数角:一共有几个锐角?你是怎么数的?
2.“握手问题”问题:四名同学,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
3.“体育赛场”中的问题:乒乓球比赛,有9名参赛选手,每个选手都要和其他选手赛一场,一共要比多少场?
(独立解答后交流)
生1:先数最小的角,再数有两个小角组成的角,最后数最大的角。3+2+1=6
生2:我把角的每条射线标上字母分别为A、B、C、D,角的顶点用O表示,以OA为起边的角有角AOB、角AOC、角AOD共3个,以OB为起边的角有角BOC、角BOD共2个,以OC为起边的角是角COD,总共6个。
师:按顺序也有两种数法。
生3:第一位同学跟剩下三位同学握3次,第二位同学跟剩下一两位同学握2次,第三位同学跟剩下一位同学握1次,共3+2+1=6次。
师:哦,他把“握手问题”想象成数线段来解决!
生4:我把9名参赛选手看成9个点,也可以转化为数线段来解决8+7+6+5+4+3+2+1=36
师:这就是数学神奇的地方,握手问题、比赛场次也运用到了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
【评析】将所学的知识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是学生理解知识、能力发展的标志,教师精心选取这三个问题让学生“知一类、会一片”,“数线段”模型在问题解决中达到顺利建构。
五、小结收获
师:这节课快要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
生答略
【总评】
本课是解决问题的教学,解决问题内容教学的目标,不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策略,提升思维能力。丁老师的课清晰地把握了这一教学目标,具有以下特点。
1.抓住解决问题的核心要素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根据加涅学习条件的理论,学生问题的解决需要三类能力,一是相关知识、技能的运用能力,二是表征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三是相关策略方法运用的能力。在这里,丁老师抓住解决问题的核心要素展开了教学过程。
先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问题情境。课始,在拟人化的情境中,教师按排了探讨“鼹鼠可以怎样钻洞”活动,第一次不设限制条件,让学生说怎样钻,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第二次增加“往前走”的要求,让学生思维聚合到一个方向;两者对比思考,让学生充分理解问题的含义,这是形成思维能力的关键。类似地,“菜地旅行”情境教师也是同法处理的。
再是帮助学生唤醒方法策略。在学生明确题意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路线?”让学生探讨,此时大多数学生仍不知如何思考,教师及时给出提示:“怎样用示意图表示题意,看谁画的简明?再来帮助小鼹鼠数一数,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唤醒学生画图解决问题的经验,在直观图形的帮助下,学生悟出两种数法,体验到方法的多样,数学思维的力量。在小学数学很多解决问题内容教学中,抓解决问题策略意识的培养、抓方法的多样化的培养是成形学生思维能力的核心。
2.有设计地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感悟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每个活动中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感悟都是丁老师的关注点。如“鼹鼠可以怎样钻洞”活动中,教师利用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引导学生体验将洞口按位置不同分类可以清楚简明表达路线;“探究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路线”活动中,通过对学生三个图形的比较, 将生活问题抽象数学问题,巧妙地揭示课题,让学生体验数学思考的方法,接着再通过对不同数法比较,引导学生悟出“不重复、不遗漏”数的前提就是按一定标准分类,再次体验了分类思想;“探索规律”活动中,让学生用前后联系、数形结合发现线段端点数与线段条数之间的规律,经历了推理的过程;最后的练习环节中,通过对不同情境的问题解决,让学生进一步内化新知,发展认知结构,体验“数学建模”的过程。上述活动中,学生不断思考、发现、归纳、应用,在教师的引导下数学活动过程与思想方法的获得融会贯通,与学生的思维互相促进。
关注数学思方法,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如何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感悟思想方法,提升思维能力,本课做了有益的实践。
附板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
顺序:出发点 线段长短
4个点: 3+2+1=6
5个站点:4+3+2+1=10
6个站点:5+4+3+2+1=15
7个站点:6+5+4+3+2+1=21
8个站点:7+6+5+4+3+2+1=28
Copyright © 2014 版权所有:六安市城北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访问人次: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