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安市城北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总结报告
一、学校简介
六安市城北小学始建于1906年,是一所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现拥有两个校区,分别坐落在六安市城区风景秀丽的淠河两岸。两校区共开设7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000余名,在职教师201名,其中小学特级教师5名、中学高级教师4名,国家级表彰教师5名,省级表彰教师6名,省级教坛新星8名,市级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5名,区级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14名。
我校是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一定的“软、硬”件基础;2012年底被确定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以来,学校立足新的发展机遇,坚持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积极开展试点各项工作,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预期效果。
二、试点内容及预期目标
试点内容 根据学校实际及省市教育部门要求,确定以下试点内容:
1、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教学、教研的方法和制度及配套措施。
2、开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践,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及规律。
3、打造高效课堂,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开展课题、专题研究,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
预期目标 经过三年的试点实践,期望达到如下目标:
初步总结出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各学科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教学模式;探索教师如何通过研究自己的有效教学促进角色转型,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探索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方法、策略及途径;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及学生合格加特长的影响和作用。
三、试点过程
1、领导重视,建立组织机构。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成立了以高兰校长为组长,以国家、省级名师为骨干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相关部门、相关学科、相关人员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前期调研、规划论证,提出指导性意见;领导小组下设校信息技术中心,具体负责试点工作的培训、指导、督促等工作。从2013年起,学校均将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作为我校重点工作之一,启动《城北小学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实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应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等途径,不断提高师生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2、加大培训,提供技术支撑。
学校以“请进来,走出去”多种方式,加大我校教师信息化培训力度。近年来,学校有计划地选派学科名师、信息技术骨干到北京、广州等城市专题学习校园网络平台构建、班班通课堂建设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做法,更新了学科教师的观念;多次邀请省市电教专家到校,为全体教师做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未来教育相关知识讲座,开阔了我校教师的视野。
校内以校本培训为主,学校多次对学科教师进行电子白板、一体机等技术培训,每年组织一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为主题的“红烛杯”教学大赛,以集体备课形式开展信息技术学习互帮互助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提升,为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撑。
3、课题带动,扎实试点工作。
为扎实试点工作,学校依托在2011年10月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国家课题《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子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学习的研究》,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索,以期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推动试点工作有效进行。课题研究期间,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多次外出参加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学术研讨交流会议,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使我校的信息化试点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带动试点工作深入开展。
4、案例研究,构建并创新模式。
围绕该试点工作的选题,语、数学科成立了以学科骨干组成的探索“有效学习”的课题组,加强课题研究相关著作和文章的学习,以学科教研活动为抓手,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以案例研究为载体,扎实开展校内汇报课、优质课、研究课、赛课活动,充分发挥了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工具性、资源性和交互性作用,把丰富的教学资源、交互合作的教学平台与培养学生主体发展、多元发展、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融合,构建了信息技环境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进一步提升理念,尝试探索个性化教学,体现教与学的创新。
四、试点效果
1、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初具规模
在市区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共投入250多万元(不含政府采购),进行软硬件建设;我校依托省“三通两平台”建设,建成了人人可享有的优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教育教学工作。目前,两校区已经实现了100M光纤接入和无线WIFI的校园全覆盖,拥有网络中心机房、录播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功能教室、计算机教室、学术报告厅、演播厅等功能室;所有班级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办公电脑配备率达到1:1;学校建设有涵盖各年级、各学科的FTP资源库,创建有学校、班级QQ群、微信平台和校园网站,实现了网络资源班班通,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为师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平台。积极参与“安徽教育资源网”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成效显著
⑴教师信息化素养整体提升。 学校采取集中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日常考核与专项比赛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能力。2013-2015学年共开展各类常规培训10余次,参训人员达1000余人次,发布网络培训资源600余条。举行各种专项比赛6次,表彰优秀师生80余人。学校定期召开了教育信息化工作表彰会,交流应用经验,表彰优秀教师,提高了教师参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学校对教师信息化应用进行等级评定,将结果纳入教职工绩效量化和中高级职称评审,明确规定等级评定不合格的不能参与评优评先和晋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变“要我用”为“我要用”。
⑵ 课题研究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 随着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我校形成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学习的新教学模式。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五步教学法模式:课前预习,放手自学、情境导入,质疑问难 、优化问题,合作探究、 点拨引导,理解感悟 、拓展延伸,科学训练。 小学数学以数学活动为核心的数学教学是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其模式为:
上述模式运用成功的关键是要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始终指向新的、未知的东西,既能产生学生的认识需要,又能切合学生的可能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达成目标的一串问题。
作为问题情境中的问题串,有时可以分成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若干数学活动单元;每个活动单元都以做什么、想什么为线索,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倾听对话,师生共同创造新的知识,达成教学目标。
时间分配为【课题引入】( 约2 ′)【探究新知】( 约25 ′) 【课堂练习】(约10 ′) 【回顾小结】( 约3 ′)
随着该模式的深入推进,学校提出进一步明确学科价值,在课堂中彰显学科本质,积极构建基于信息化环境下新型的小学学科课堂文化。目前我校已形成 “三维”听评课机制,即本节课学科文化彰显如何?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模式理念体现如何?(教学形式),本节课信息技术应用如何?(教学手段)。
⑶ 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突破口,打造课堂教学新标准。挑选80名骨干教师,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中开展精品课打磨活动。同年级教师在教研会上共同研讨精品课教案和课件,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借班作课,市区教研室专家对教师讲课内容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2015年10月我校录制、选送的39节课例分获市、区级奖。其中,获市级的“优课”23节,省级的7节,部优的4节。
此次活动有力推进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了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
⑷教学科研网络化,有效提高了教研实效。一是所有教师都有网络学习空间。全校教师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将各类教学资源推送至空间,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在翼校通、QQ等平台上围绕周教学重难点开展网络教研,教导处通过加入教研群检查教师网络教研情况。三是利用录播教师和视频互动教室,截取教师教学视频,将视频放在学校网站、资源库和教师空间中,通过在线观看视频,进行评课。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有效提高了教研效果,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青年教师成长更为明显,近年来,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有40多位青年教师分获国、省、市区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3、学校管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日趋完善。
学校依托专业运营商的技术和空间,搭建学校门户网站、教育资源库、教学应用系统等平台,保证校园网在各种环境下的高速和畅通;通过手机微信、QQ群等分别建立班级交流圈,使师生、生生之间能够有效地互动。完善学校网站及办公系统,传达上级政策、发布学校信息、展示学生作品、交流教师研究成果、进行校际交流与对外宣传。
五、推广效果
1、积累了大量的典型案例
由于试点工作扎实有效,积累了大量优秀课例、论文,其中多项成果获省市级奖励,相关课题通过省市电教馆、现代教育技术学会结题鉴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5课被省电教馆收录发行;8名教师的省市优质课例被作为市区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使用;多篇教学研究论文获省奖、CN刊物上发表。
2、试点成果获政府奖并在区内推广。
2015年4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学习的研究》成果被区政府评为科技进步二等奖,其有关有效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研究及教学模式的探索,使学科教学的效率达到了较大的提高,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在2014、2015年全区教学质量评估中语、数成绩均获第一名;近年我们多次进行送教下乡,对定点支教的学校进行教学帮扶,运用典型课例进行教学观摩指导,推广试点成果,效果显著,受帮扶的石婆乡杨店小学现已成为区示范小学,青山小学、丁集小学、金寨希望小学等多所小学教师业务水平达到了较大的提高,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
3、省市区观摩引领
2012年至今,我校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优势,多次承办省级优质课评比、研讨活动,如2012年承办省小语优质课研讨、2013年承办省未来教育技术培训、2014年承办省小数优质课评选、2015年承办省班班通项目培训、2016年承办省英语优质课观摩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拓宽了我校教师的教学视野,提高教学能力,也为市区学科教师提升业务素质进行了有效的引领。经常接纳市区级老师到我校进行信息技术建设、课堂教学、教育管理的观摩、学习、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周边学校乃至农村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和提升,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六、困惑及展望
试点工作中,我们感到家长的支持度、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及政府的投入是关系试点成效的重要因素;
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将极积争取政府的财力支持,加大硬件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一步做好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及管理深度融合的探索和实践,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有效学习的有关实验,为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好示范。
六安市城北小学
2016-4-14